持续发力,助推秸秆综合利用 去年11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就《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 人大监督之后,政府落实情况如何?整改是否到位?今年4月,距上次检查不足半年时间,省人大常委会跟踪检查组再次赴21个县(市、区)50多个村庄开展跟踪监督。5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听取并审议了检查组关于检查落实决定专项监督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 “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报告—专题询问—跟踪检查—报告检查落实情况,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实施的一次全链条式监督,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一抓到底的‘组合拳’。”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梁久丰表示,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在秸秆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监督工作的持续发力,也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 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加快培育秸秆高效利用企业 “一共养了多少头牛?青贮窖容积有多少,一年能青贮玉米秸秆多少吨?”在保定韦氏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跟踪检查组成员问道。 “我们公司共存栏奶牛1400头,年青贮玉米秸秆12000吨、消纳玉米秸秆5000亩。”企业负责人回答。 沙河市河北安仁实业集团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利用秸秆发电7800万千瓦时、利用秸秆12.3万吨;望都县嘉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基料,引种草腐性食用菌“赤松茸”……跟踪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我省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推广运用,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水平都有所提高。 “特别是能源化利用进展相对较快。”跟踪检查报告指出:我省积极争列国家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共有21个项目获批。项目建成后总装机达到70万千瓦,年消耗农林生物质580万吨,约占全省秸秆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可替代燃煤173万吨,今年年底前7个项目将建成投产。 河北省农业厅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7044万吨,可收集量为584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占比69.8%、23.3%、4.9%、1.1%和0.9%。 “我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程度亟待提高。”跟踪检查组认为,“五化”利用比例总体不优化,肥料化占到69.8%,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三项合计只占6.9%。“秸秆资源化利用没能形成高效益、大规模的产业链,秸秆加工利用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大中型龙头企业培育不足,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带动作用不明显。” 跟踪检查报告建议,要努力提升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水平,着力推动秸秆利用多元化,特别是要加快培育饲料化、能源化利用企业。“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立足于本区域秸秆资源分布,科学规划秸秆利用产业布局和规模,加快培育一批饲料化、能源化利用龙头企业,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价值链。” “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保障。”跟踪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同时,根据当地秸秆生产量,科学规划秸秆收储运布局和规模,建立收储运专项支持资金,加快秸秆收集储运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产生量 树木成荫,芳草如茵。乘车行驶在曲周的公路上,检查组成员被道路两侧一眼望不到边的浓绿树林深深吸引。 曲周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跟踪检查组汇报,该县县政府流转公路主干道两侧8000多亩土地种植树林,既减少了秸秆生产量,又美化了区域环境。 怎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产生量?答案就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承德市近两年累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89万亩,保定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9万亩……检查组发现,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省今年拟减少一季小麦种植、实行季节性休耕200万亩,粮改饲种植青贮玉米面积200万亩,既减少了秸秆产生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检查组也了解到,从全省看,农业结构调整进展很不平衡,非粮食功能区调整力度较大,平原地区调整力度相对较小。跟踪检查报告指出:“有的地方对调整结构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决心不大;有的地方认为调整结构是农民自己的事情,相关部门缺乏主动作为意识和具体规划引导,调整步伐缓慢。” 报告建议,各地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要下决心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创新示范区、设施农业和生态绿化面积,大力发展杂粮杂豆、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产生量、解决禁烧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从整体上加快改善我省生态环境。”报告认为。 强化网格化监管,尽快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6月5日,随着一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进地收割,我省夏收帷幕正式拉开。这也是燃烧秸秆造成污染的高发时段,全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期。 “从检查情况看,自今年初以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自觉接受监督、强化问题整改,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跟踪检查报告对我省禁止露天焚烧工作呈现的良好势头表示肯定。 “村里广播天天播,孩子上学回来也给讲,种了几十年地,才知道烧秸秆也犯法。”6月10日,在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村地头边,晒得满脸通红的村民陈占魁弯下腰一抡把一袋麦子扔上拖拉机,抬手指指眼前光秃秃的麦子地说:“往年正是烧麦秸的时候,你看现在一点冒烟的地方都看不到,咱老百姓觉悟也高了。” “禁止秸秆焚烧,留住碧水蓝天”“蹲在地上放把火,看守所里过生活”……检查组检查过程中,在道路两侧、田间地头,类似的秸秆禁烧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各地通过张贴标语、喇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根据省政府落实决定专项监督审议意见工作的报告,为提升秸秆禁烧监管能力,全省建立秸秆禁烧监管网格14万个,形成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监管体系。我省还强力推进秸秆禁烧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建设,力争8月底前在平原地区重点涉农区域完成建设安装工作。 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和责任落实,在秋冬季大气环境污染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省环保厅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累计抽调执法人员7800余名,组成1007个执法组,共发现违规露天焚烧问题421个,行政处罚违法责任人75名,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17人,移交各地政府问责60人。 “秸秆禁烧监管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升级。”检查组认为,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未形成有效工作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责任人缺失或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特别是在一些偏僻地域、山区丘陵地带和城乡接合部,仍然存在火灾隐患和焚烧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建设进展不平衡,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跟踪检查报告建议,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突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责任压实到乡镇、村庄,落实到地块。同时,把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建设与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等有效结合起来,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实现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全覆盖,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文章由太阳能杀虫灯厂家,虫情测报灯厂家,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厂家,松材线虫快速分离器厂家,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厂家,频振式杀虫灯,测报工具箱,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生产厂家电话4006050607河南赛兰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收集整理,更多详情请登录赛兰公司官网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