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设为首页 人才招聘

服务热线:400-605-0607
         13837168852

讓富裕村真正富裕起來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讓富裕村真正富裕起來

  位於渝黔交界處的太陽山深處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富裕村,曾經名不副實,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子——全村248戶、1468人,有貧困戶37戶、214人。

  富裕村地處偏遠,距縣城車程超過兩小時;基礎設施差,2016年以前村裏沒有一條硬化路;產業支撐弱,村民種植玉米、紅苕、洋芋,這“三大坨”只能填肚子……

  如何克服種種不利因素,讓富裕村真正走上富裕路?“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的作用,讓黨員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2015年7月,由秀山殘聯派駐富裕村任扶貧“第一書記”的趙茂興,對村黨支部和黨員發揮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有著切身的感受。

  夯實根基抓黨建  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3年前,年過半百的趙茂興初次來到富裕村,看到村子的貧困狀況後,心裏很不是滋味。“這個名叫富裕村的地方,分明就是個蕭條破敗的窮山溝,跟‘富裕’一點都沾不上邊。”讓趙茂興更加揪心的是:除了物質上的貧窮,村民們在精神上也一樣“貧窮”。

  到村後初次走訪調研,趙茂興來到一戶貧困戶家中,“年久失修的木屋,黴味撲鼻而來。主人家蓬頭垢面,目光呆滯。家裏遍地都是家禽糞便,幾乎沒有地方下腳。”

  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趙茂興的心,也讓他更加認識到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要扶村民的“志”,就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讓村民從黨組織和黨員身上看到希望。”

  於是,趙茂興在富裕村紮下了根,訪貧問苦、服務群眾,用腳步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趙茂興的工作精神和勁頭鼓舞著村委會的領導班子,也讓貧困戶看到了希望。

  除了自己以身作則外,趙茂興還以抓黨建、聚合力、謀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凝聚扶貧隊伍戰鬥力,團結村“兩委”一班人,堅持吃在村裏、住在村裏、幹在村裏;帶領村裏的22名黨員積極投身到基礎設施建設、村容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中。

  黨員幹部當好領頭羊  “以短養長”發展核桃產業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羊”。趙茂興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要建好服務型黨組織,發揮好黨員帶頭作用。

  在富裕村發展核桃產業過程中,69歲的老黨員熊朝發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如果只靠種植‘三大坨’,富裕村很難富裕。”為了找到適合富裕村的脫貧產業,趙茂興和村幹部多方考察,最終確定了以核桃種植作為村裏的主導產業。

  “核桃一般生長在海拔400米至1800米的區域,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富裕村很適合栽種核桃。”趙茂興說。

  然而,村民們卻不買賬。“種慣了‘三大坨’,還真不相信我們這裏能種核桃。”村民熊朝付的話,代表了大多數村民的想法。

  “你們不相信,我先來種。種壞了算我的,種好了你們跟著我種。”熊朝發是老黨員,又曾是村支書,在村裏威望較高,2015年,他在自家的20畝地裏種植了330多株核桃。

  核桃長勢良好,有望成為“搖錢樹”,村民們動心了。在熊朝發和其他黨員幹部的帶領下,許多村民也開始試著種上了核桃。

  “去年就有核桃掛果,今年一部分就能投產了。”趙茂興介紹,在等待核桃進入豐產期的這3至5年,村幹部又帶領大家“以短養長”,發展林下種植,引進玉米、紅苕、洋芋新品種,讓原本不值錢的“三大坨”成了外銷的搶手貨。

  多方籌集資金1800多萬元  家家戶戶修通水泥路

  熊朝付一開始是反對種核桃的,因為村裏的路實在太爛,“核桃結了果怎麼運得出去呢?”不過,2017年7月的一件事,讓他改變了看法。

  8年前,富裕村大龍門組及千蓋牛組等組的村民,在村幹部的組織下,在大龍門山上修了一條4.5公裏的機耕道。通了路,卻因為路太陡,摩托車和三輪車很難開上來,將“三大坨”運下山,肥料等物資運上山,還是只能靠肩挑背扛。

  硬化機耕道,成了大家的夢想。這個夢想,在2017年7月成了現實。

  “利用扶貧專項資金,村裏將九道河到大龍門組的4.5公裏機耕道拓寬成了4.5米並進行了硬化。”富裕村村主任楊戊珍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從2016年初開始,富裕村多方籌集1800多萬元資金,不僅硬化了大龍門組的通組公路和村裏其餘通組公路11公裏,還修建了40厘米寬、8.5公裏的通向全村每戶人家的水泥便道。

  “路修通了,8月份開始,每天都有人開著車子到山上來耍。”海拔超過1100米的大龍門組,夏天天氣涼爽。得知上山的路修好後,不少隘口場鎮和秀山縣城裏的居民紛紛到大龍門山上避暑。他們大多會選擇在大龍門組的村民家中用餐或小住幾日,並支付一定的費用。

  “地裏種的菜葉子、洋芋、紅苕,他們都覺得好吃。”今年5、6月,熊朝付家中就接待了近百人,收入3000多元,“還賣了些土雞和臘肉,土雞一斤20元,臘肉一斤40元。”

  7月初,重慶日報記者在富裕村看到,許多村民正在修繕房屋和整治環境,“天氣越來越熱,會有更多人到村裏來耍,我們也能吃上‘旅遊飯’了。”